手机版 暖百科
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周边友好国家众多,比如,我们比较熟知的“巴铁”,实际上,在巴基斯坦不远处,还有一个小国与中国的关系同样友好,它就是号称“孟铁”的孟加拉国。
2022年,中孟双边贸易额攀升至277.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1个百分点,中国连续第十年位居孟加拉国第一贸易国之位,双方合作日趋密切。在中国的不断帮扶下,孟加拉国已经逐渐走出了贫穷,未来前途一片光明。
纵观中孟关系不断升温的过程,既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
那么,孟加拉国为何能够成为中国人口中的“孟铁”?这个与中国并不接壤的邻国,为什么如此依赖中国呢?
其实,孟加拉国的存在,完全是一个巧合。
在二战之前,孟加拉国与周边的印度、巴基斯坦一样,都是英国的殖民地,老百姓在英国人的管控下生存。
二战结束之后,英国放弃了殖民地的拥有权,将这片土地分割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将信仰印度教人口较多的土地,划给了印度,信仰伊斯兰教人口较多的土地,划给了巴基斯坦。
起初建国时,印度继承了殖民地更多的土地和物质资源,综合国力要比巴基斯坦强上许多。
但巴基斯坦的两块土地,却像螃蟹的两个钳子一样,将印度夹在中间,对印度国土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印度为了打破这一局面,一直在运作东巴基斯坦独立,其与巴基斯坦爆发了多次战争。
最终,实力较强的印度击败了巴基斯坦,如愿以偿的让东巴基斯坦在1972年实现了独立,改名为“孟加拉国”。
之后孟加拉国的五十年国史中,贫穷一直是他们固有的代名词。国内百姓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解决温饱问题,生活质量极差,只能靠国际援助度日。孟加拉国也被外界称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
孟加拉国之所以如此贫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孟加拉国国土面积并不算大,但总人口却在1亿人以上,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1500人左右,排名全世界第一位。
众所周知,人口密度大的国家,往往更容易陷入贫穷。
因为人口密度大,必然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国家经济体制的运行,也会显得较为拖沓,进而制约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举步维艰。
其次,孟加拉国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其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当薄弱,只能靠农业来支撑本国经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靠天吃饭”。
但孟加拉国恰恰又是一个最难靠天吃饭的国家。
其国土距离喜马拉雅山脉较近,80%的国土处于12米的海拔以下,雪山的雪只要一融化,这里就会爆发水灾。
而孟加拉国的基建水平又非常差,无力通过人工的方式,对水灾进行有效治理,所以,它们经常会因为水灾,而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从而令本国的经济雪上加霜。
最后还有一点,那就是孟加拉国借不上外力。
孟加拉国周边的东南亚小国,经济条件并没有比它们好多少,而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大国,也正处于发展期,21世纪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工业水平同样比较落后,无法有效的带动周边邻国发展。
由此可见,孟加拉国自身经济发展艰难,又无法从邻国身上获取到较多帮助,这才使其长时间处于贫穷的境地。
当然,孟加拉国虽然穷,但并不代表它的地理位置不重要。
孟加拉国地处于印度、中国、东南亚三大势力的交界地带,在孟加拉湾有着广阔的海岸线,交通非常便利,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最早盯上这块地方的,是世界霸主美国,美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布局非常用心,光是越战就打了十几年。
多年来,美国一直在坚持对孟加拉国进行粮食援助,低价甚至免费向孟加拉国出口粮食,帮助孟加拉国很好的解决了粮食缺口。
拜登出任美国总统后,美国对孟加拉国的援助,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去年年底,拜登宣布将对发展中国家提供114亿美元的经济援助,以帮助它们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影响。
而国际气候变化和发展中心的总部,就设在孟加拉国,孟加拉国也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所以,孟加拉国无疑成为了这份援助计划的最大受益国。
与此同时,拜登还推进了对孟加拉国的电气援助计划。
之前的许多年里,美国都是孟加拉国在发电领域,最大的技术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孟加拉国国内60%的天然气,全部来源于美国援助,其中大部分用于国内的发电工作。
不仅如此,拜登还在去年大笔一挥,为孟加拉国正在运行的35座电力工厂提供了发电设备,并继续扩大了对这些工厂企业的投资规模,让这些工厂可以持续高负荷运转,解决了孟加拉国电能紧张的问题。
面对美国如此慷慨的援助行为,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自然非常欣喜,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美国的感激之情,并积极巩固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然而,孟加拉国虽然对美国的援助来者不拒,但其内心是非常提防美国的,一直在防止美国对其施行控制。
这是因为他们心中始终清楚,美国之所以对其进行援助,无外乎是要利用自己,实现其控制东南亚地区的野心,自己只不过是一枚小小的棋子罢了。
再加上该国在上个世纪曾经被西方殖民者奴役多年,国民骨子里就对西方人不感冒,所以,孟加拉国坚决拒绝无底线的跟随美国,避免沦为美国的附庸。
为了保证自己国家可以长治久安,孟加拉国一直在寻找另外一个合作伙伴,削弱美国的存在感,而这一合作伙伴就是距离自身国土不远的另外一个大国-中国。
平心而论,中国经济体量庞大,基建能力更是世界首屈一指,对于基建能力薄弱、劳动力充足的孟加拉国来说,是最佳的合作伙伴。
2023年下半年,中孟两国的合作态势尤为喜人。
今年10月,孟加拉国外交部组织国家智库代表团访华,孟外交部前副部长法鲁克·索博汉,带领一众国内顶尖学者来到了中国知名学府北京大学,与中国的国际关系专家们,就中孟关系和一带一路话题,展开了进一步的交流,双方彼此分享相关的心得与体会,相谈甚欢。
到了年终岁尾的12月,中孟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再传捷报。
12月4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孟加拉国首条全封闭高速公路,实现关键突破,建设过程中最为艰难的大桥梁板架设任务已经全部完成。
这就意味着该项目的建设,即将步入快车道,距离通车指日可待,随着这条高速公路的开通,孟加拉国人民的出行生活,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此之外,12月上旬,由中企承建的孟加拉国首个海陆一体化超大型石油储运工程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孟加拉国本身也有油气资源,但一直未得到有效开发,石油长期依赖进口。
过往的日子里,孟加拉国的港口水深,运输油轮无法进入,石油只能依靠接力运输的方式,运入孟加拉国,运输成本极高,令孟加拉国不堪重负。
有了这一储运工程设施之后,这一问题瞬间迎刃而解,不仅运输过程变得更安全,还可以每年为孟加拉国节省下1.28亿美元的运输成本。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十年时间里,孟加拉国紧跟中国步伐,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孟铁”。
在中国的帮助下,孟加拉国单一年度GDP,从2013年的1500亿美元攀升至2022年的4602亿美元,足足翻了3倍有余。
整个国家也就此摘掉了世界最不发达国家的帽子,民众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孟加拉国与“巴铁”巴基斯坦本属同宗,其思想上与东方国家更为亲近,这使得孟加拉国更愿意接近中国,逐渐成为了中国人心中仅次于“巴铁”的“孟铁”。
实际上,孟加拉国的贫穷状态和其对基建的需求,才是孟加拉国如此依赖中国的真正原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暖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5